在升平街道团山村戈村,有两条路牵动着村民的生活与村庄的发展,一条穿行村内,一条衔接国道广宁路,均为单车道的狭窄路口,既承载着戈村上下5个组村民的日常出行,更维系着两百多亩茭白产业的运输。如今,随着国道广宁路熊家小弯处入口道路扩宽工程正式启动,这条串联起民生与产业的 “生命线” 迎来蜕变,以 “拓宽致富路、开启文化路、顺应民心路” 的三重愿景,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强音。
作为连接外界的两大通道之一,原广宁路入口仅3.5米宽的单车道早已不堪重“富”。每到茭白采收季,运输车辆进出困难,新鲜茭白难以及时运出;村民日常出行遇到会车,更是要反复避让,道路狭窄成了制约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的 “拦路虎”。道路拓宽后,冷链车可直接开到田埂边,不仅能最大程度保留茭白的新鲜度,还能吸引更多客商实地考察,为团山茭白搭建起 “从田间到舌尖” 的直供通道,让这片 “绿色银行” 真正释放增收潜力,为产业发展拓宽新空间。
团山村的道路扩宽工程,并非单纯的 “拓宽”,更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活化。高标尽头,“文化长廊” 格外引人注目:村庄巷道复原农耕风貌,用青石板铺就步行道,让村民与游客能直观感受古驿道的历史韵味;两侧墙壁的农耕文化墙画,将当地传统农耕场景、戈村历史变迁等元素融入其中,生动展现乡村文化底蕴,让村民茶余饭后散步时能触摸历史;不仅如此,戈村每年坚持自主筹办的农耕文化春节晚会,将新农人的精气神、农业产业的发展变迁搬上舞台,让特色产业文化在欢声笑语中代代相传。
“我们既要修好致富的‘快车道’,也要留住乡愁的‘慢时光’。” 村书记郭志凯表示,道出了工程背后的民生温度与文化考量。戈村积极响应这一理念,率先打造了“警民议事厅”。这里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场所,它既是村民们议事协商、交流互助的“暖心空间”,大家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,共同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;又能让道路成为串联历史与现代、融合产业与文化的“文化路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从破解产业发展瓶颈,到回应群众民生诉求,再到传承活化乡村文化,团山村国道入口拓宽工程以 “三重愿景” 奏响乡村振兴的 “幸福三重奏”。这条崭新的道路,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 “延伸”,更是团山村 迈向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 “加速器”。
供稿:罗 袁
一审:朱玲玲
二审:周 萍
三审:涂志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