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墙赤瓦映蓝天,绿水青山入画来。漫步在广德市升平街道钱村村,整洁的村道蜿蜒延伸,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,房前屋后绿树成荫,处处展现着生态宜居的乡村新风貌。近年来,钱村村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,创新构建“规划引领、宣传发动、示范带动、监督保障、协调共治”五维联动机制,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“一时美”向“持久美”、从“外在美”向“内涵美”转变,奏响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。
科学规划,下好环境整治“先手棋”
钱村村委会坚持规划先行,按照“因组制宜、分类施策”的原则,对辖区内15个自然村进行精准“画像”,量身制定“一村一策”整治方案。聚焦房前屋后整治、旱厕改造、公共区域提升、河道沟渠治理、村容村貌美化五大重点领域,聚焦群众实际诉求和真实想法,整合人力物力财力,组建由村干部、村民代表、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整治专班,挂图作战、对表推进。截至目前,全村已完成9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,1个正在施工,1个已纳入下阶段计划,村庄亮化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,去年更是荣获广德市2024年第三季度长效管护赛马比赛第一名。
宣传引导,唱响全民参与“主旋律”
环境整治不是“独角戏”,而是“大合唱”。钱村村委会创新宣传方式,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双线并进模式,通过微信群推送政策、大喇叭播放提醒、宣传栏公示进度等方式,结合入户走访、整治村户代表参会讨论等形式,用群众语言讲透政策要义。开展“最美庭院”评选活动,激发村民的“主人翁”意识,推动从“旁观者”到“参与者”、“要我干”到“我要干”的转变。如今,村民自发清理房前屋后、主动维护公共环境已成为新常态。
示范带动,凝聚干群共建“向心力”
整治区域,村干部带头挥锹铲土、清理沟渠,党员户率先拆除违建、美化庭院,村民志愿者主动认领“责任区”。在“头雁效应”的带动下,老人整理柴草堆、年轻人清理河道沟渠、小孩子参与捡垃圾,全村形成“干部带头、党员示范、群众参与”的火热局面,环境整治成为了全民行动的新风尚。
长效监督,筑牢美丽乡村“防护网”
为确保整治成效“保鲜”,钱村村委会打出监督“组合拳”:开展自查自纠,对整治点不到位的区域及时整改;建立日常巡查机制,落实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,加强对村民行为的引导;常态化开展“最美庭院”“文明家庭”等评选活动,倡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,破除陈规陋习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。村民从“被动约束”变为“主动维护”,实现了“一时净”转向“时时美”。
多元共治,绘就乡村振兴“同心圆”
面对整治中的矛盾纠纷,村委会充分发挥“调解员”作用,通过“村民议事会”协商解决土地纠纷、利益分配等问题。同时,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项目支持,引入企业共建帮扶,邀请乡贤献计献策,形成多元共建格局。如今,曾经的卫生死角变身休闲广场,废弃场地焕发新生,村庄“颜值”、“价值”双双提升。
从“脏乱差”到“洁净美”,钱村村的美丽蝶变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通过“五维联动”机制,不仅擦亮了环境的“面子”,更做实了文明的“里子”。漫步村中,但见庭院花香四溢、邻里笑语盈盈,一幅“景美、人和、业兴”的乡村画卷正在成为现实。
供稿:张 舒
一审:朱玲玲
二审:周 萍
三审:涂志新